top of page
搜尋
作家相片bilingualexinfo

新加坡多元文化形态对于保留华人传统所构成的威胁

你们的农历新年过得如何呢? 虽然已经过一阵子了,但我仍想要借由这个平台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历与感想,反思我们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错。


元宵周末去了柔佛州北部的利民达和东甲镇一趟,为的是要沉浸在农历年的喜庆氛围当中。就因为我深知,彼岸的过年气氛简直是浓烈太多了。除了在新加坡被严格管控,只能在经政府授权场合燃放的鞭炮和烟花为小镇新春活动的重点项目之外,现场还有热闹的众神出巡游行、中国鼓、舞龙舞狮、以华乐为主的唱跳节目等等,吸引了一大批民众与庙宇信徒围观,场面盛大。而且观看表演完全无需付费,是全家大小都能参加的喜庆活动。我心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应该比新加坡的小孩更能认识与了解华族的各项传统与习俗。我相信小镇居民当中,也有不少在包括新加坡等大城市里头工作的青少年,周末碰上这种大日子都纷纷选择回乡感染节日的欢腾气氛。

反观新加坡,那个周末刚好也迎来了妆艺大游行。但众多文化甚至是跨国界的文化交集,意味着原本应该是庆祝春节的妆艺游行,已沦为一个向我国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化地位致敬的活动。就连在多数妆艺花车上已经无法找到任何华族文化的痕迹了。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对我而言,绝大部分项目都应该具有春节元素才能算是华人新年的活动,不是吗?我们口口声声说新加坡必须把中华传统文化好好保留并传承下去,但由政府带头的妆艺活动很显然地完全没做到这一点。变形的华人新年庆祝活动,最离谱的还是主办单位竟然还收取前排60元的昂贵门票!

有些人或许会说,新加坡也有春到河畔啊。但除了挥春、灯笼,以及灯谜外,还是歌台、新谣、美食、游乐设施等占节目的绝大部分。这样的活动,能真正反映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吗?我们到底把农历新年放在什么位置呢?


没错,本土文化当然可以创新,在我看来也应该值得被鼓励。比如新马华人庆祝农历年的时候,发明了捞生这个独有的习俗,使我们南洋华人庆祝春节的方式有别于世界各地其他华人。但创新之余,我们也需要搞清楚重点 - 捞生终究还是为了庆祝农历年而办的,是本地华人的节庆活动之一,这是无人会争辩的事实。但请问妆艺大游行既然已演变成一个涵盖多元种族,以及世界上众多文化的活动,为何不把它列入种族和谐日的庆祝活动之一呢? 我甚至觉得能将新加坡独有的种族和谐日升华到另一个全民共庆的境界,而不只限于在学校穿戴民族服饰那么表面,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回过头来想想看,现形的妆艺到底还保留着几分华人农历年的元素在里头?难道这就是我们应该引以为傲的文化传承吗?华族文化在高度全球化,想要尽可能兼容并蓄的新加坡,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连人口才一万多的利民达镇,以及不到十万人的东甲镇都能在保留华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前提下把新春庆祝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那新加坡为何不能?这就成了我与学生上课讨论的重点,得出的结论是这终究还是要取决于: 一、政府,二、本土文化。那你说新加坡是一个能有效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地方吗?很遗憾地,身为大中华地区以外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人口的国家,在我看来,这答案在现阶段肯定是否定的。

我们在为下一代建构一个能接触中华文化的渠道又做出了什么努力呢?在一直不断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是时候不断地提醒自己,或许我们也必需理所当然地扛起这项重任。如果新加坡人都得去到国外才能感受过农历年的气氛,只因为在本国无法真实体验与还原传统节庆活动,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检讨反省一下呢?

请不要让华族的文化在新加坡人手中被稀释、被淡化、被遗忘,造成现今两头不着岸的局面,最终沦为华人世界的笑柄。

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bottom of page